×
标签: 天津大学
首先自报家门,我叫魏笑,为2020届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生,跨考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今年招生计划为5人,其中进复试有6人,复试线385,拟录取5人。
其次说下我的成绩,我初试分数393,位列5/6,算是小擦线,复试分数184.33,位列专业第一,总成绩168.05,位列专业第一,算是在复试有小小的逆袭。在计科专业拟录取的5个同学之中,我的初试分数可以说是最低,全靠复试分数拉分,初试专业第一名超我25分,复试我超她21分,总分成功逆袭第一。鉴于大家分享的专硕的比较多,跟专硕(电子信息专业)相比,在全学部内,大概270名同学左右,我复试成绩可排第4名,总成绩可排第5名。











我今天主要来分享一下我备考过程中的初试与复试的经验与教训,跟同专业拟录取的其他同学相比,我的初试成绩不是太高,分享的经验估计分量也不是太大,所以以复试经验为主,在分享的经验之间,可能会穿插一些我的心路历程与所感所想,还期望大家见谅。


初试经验:政治73,英语76,数学107,专业课137


我本科专业为教育学,人文社会类专业,可以说是没有学过高数,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专业课,不过我高中是理科生,本科学校是天津大学也就是本校,学习能力还是有一些的我认为,不过确实数学与专业课都需要从头学起,压力与任务量还是挺大的。先说一下我的时间安排,我备考基本上60%以上的时间都在学习数学,25%在学习专业课,10%在学习政治,5%在学习英语。我这时间安排,是针对自身优劣安排的,有很大的风险的,不是万全之策,大家可千万别学我,掌握内含精髓就行。我因为数学得从头学起,4本书,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的话,由于901比较简单,网上也有之前某个学长制作分享的经验手册什么的,虽然实际上也没用多少,但聊胜于无,主要是程序设计的阅读与编程题省了我很大自己寻找题库的时间。政治我是在考前三个月也就是9月初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的,看完一遍之后开始刷1000题,后来背诵的小书出来我就每天睡前背背,肖八肖四出版就做做,晚上背肖四。英语我就在最后考试前两星期大概做了10套试卷,其中6套真题,4套模拟题,作文没准备,好在我英语功底还不错,最后英语还拿了76分,我在大三上学期曾背了一学期单词,每天背2小时左右,当时词汇量能达到1w+,后来时间都用来补数学了,英语就被迫放下了。


我是从3月份开始准备数学的,一直学到9月初,数学才完完整整学了两遍,第一遍只是初步了解,第二遍之后才能对数学有较为深刻系统地认知。3月份到6月份这期间,因为还有一些课,所以每天最多也就学习4、5个小时数学,到了暑假,基本上能保持每天6-8个小时的数学学习时间,有点后悔,暑假时间没充分利用,很多时间都在寝室学习,而寝室学习外界诱惑太大,效率有点低,自习室、图书馆学习效果更好,不带手机,结伴学习。这段时间,我是只学数学的,直到9月份,我才分出时间来学习政治以及专业课。基本上早上学习政治,下午学习数学,晚上学习专业课,后期改成早上写一套数学试卷,下午写一套英语试卷然后学专业课,晚上学政治。


经验或教训主要在数学上,我这么久的学习过程,让我体会到,第一遍学习数学还是需要配着视频学习,不管是初次学习,还是之前学过现在初次温习,看视频能让人很快地进入到状态,相比纯自学来说,会避免一些坑,纯自学虽然印象比较深、比较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但是就是太耗费时间。我最开始都是纯自学,不看视频,后来感觉速度太慢了才看了视频。我看视频只用作让我迅速了解书本知识与内容,只用于第一次接触课本,并不依赖视频,看视频学完一节,便迅速做一节的对应练习,包括书后的练习题与对应单本的辅导书的练习题,就这样完成第一遍的学习。第二遍的学习没看视频,用的李永乐团队的书,第二遍就用辅导书,就那个一大本的大红书,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练习,第三遍就是写张宇的1000题,第四遍就是做真题模拟了,最后考前做5套左右张宇的模拟题。这样一套下来,对数学的掌握了解应该就到位了,大家要注意安排自己的时间,协调各个科目,扬长避短。
专业课也就两本,程序设计也就是C++我用的郑莉C++,我当时在图书馆借了大概5本C++的教材,经过多番比较,最后确定用这本,在B站上搜可以搜到配套视频,有两套,根据各自喜好选择即可。同样,看完视频学完第一遍,然后自己再独自学习第二遍,之后做学长分享的程序设计阅读与编程题目练习,也可以像其他分享所说每周抽时间做一些杭电oj、toj等题目,专业课比较难的在于数据结构,我用的的数据结构,比天大的901难一些,先看视频学第一遍,然后自学第二遍,做题目的时候发现很多算法让自己写不太能写出来,看着答案倒是能勉强看得懂,多读多练多想,除去那些特别难的,基础的与初步衍生的都掌握好,考试是没什么问题。


政治上,精讲精练过至少两遍,第一遍我是先看徐涛的政治视频,看一节视频看一节精讲精练,徐涛的视频看起来很舒服,让人很放松、惬意,1000题刷3到4遍,答案写在纸上,或者多买一套,难点或者做错的做不同的标记,然后背肖秀荣的小册子以及后面的肖4,后期多看看时事与政治那个小册子,间隔刷两遍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基本上没啥问题。
英语是我比较后悔的科目,没有时间准备作文,以及再温习温习单词。还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太得当,数学前期安排时间过多,如果有时间准备英语两个作文,提升个3-5分不成问题。我英语6级考了503,基础还算可以,如果英语基础不好,还是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复试经验:184.33

网上关于天大智算学部的经验帖子也有一些,但是基本上还是初试的偏多,我复试之前没找到几篇复试的经验贴,故我的重点也在于复试方面,谈一谈我的复试准备过程。

复试考的4本专业课我基本上都学了3遍以上,我是这样准备复试的:

先说组原与计网这两本书,

我用的是的书籍。我是在准备初试的时候便买了2020年的一套的辅导资料,数据结构那本书在准备初试的时候用,组原与计网便是在准备复试的时候用。组原与计网这两本书,我第一遍是看配套的视频,这样学习效率更高一些,我是跨考,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专业书籍,第一次接触,如果自己硬啃不看视频指导的话,虽然印象会更深,但是太耗费时间,不如第一遍先看书籍有个大致了解与印象,第一遍看视频时我没做习题,侧重于接受、理解新概念等,之后看完这本书的视频,开始第二遍学习,这次就是完全自学,仔细完全地过一遍书籍,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就要着重去理解,此时可以回顾视频看下讲解,也可以针对性地百度详细了解一下,学一节做一节的题,组原这本书还是有难度的,它跟别的专业课不太一样,最开始看的几章我都不明白在说什么,尝试着去理解,有些部分学到后面章节就会明白地更加深刻,里面的习题,有些我真的是硬着头皮才能做一做,坚持做出来,实在不会做看着解析也能想清楚是为什么。计网的难度就稍微低了一些,也更加贴合日常生活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将其跟现实中的计算机联想起来,很多东西理解起来就没那么抽象了。第一遍也是看的配套视频,第二遍开始完全自学,一节一节来,学完一节做一节题。这两本书我都是连着学了两遍,有了初步系统地认识,之后便开始学习下一本书。

四本书,每本书学完两遍之后开始下一本书,四本书都学完两遍之后,大概就过了两个月了,到4月底了,复试名单也快出来了,基本上已经定了网络复试的形式,我开始了第三遍复习,先复习组原与计网,看书籍,看一节内容,做一节题,完完整整来一遍,第二遍学习时候的错题难题我都有标记,对于这些题要思考当时为什么做错了,现在应该怎么做,就这样我4天过了组原这本书一遍,然后计网也是同样的,我3天过完第三遍,接着便是数据库,主要是过一遍辅导资料与试卷,内容+题目,两天过完,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我还背了下来,以防考简答题,最后是软件工程这本书,我用了1天的时间,把UML与其他重要知识点背了下来,可能考察简答题之类的,因为天大智算学部这门课的考查方式是100分的试卷,50分都需要背诵的,其余50分便是UML与建模的分数,可见需要背诵记忆的部分分值还是很大的。

10天时间第三遍复习完复试专业课书籍,接着就开始准备综合面试环节了,这个环节分值最高最重要。关于这部分,我大概准备了40-50个问题,每个问题大概准备200字左右的回答,总计1w多字,10页A4纸的量,我将其打印出来,每天睡前看看,能够熟练完整地回答。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准备,学问就比较大,我认为这也是我能够拿到复试专业第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准备的问题大概分为3类,基础问题,深挖问题,与专业前沿问题。首先第一类是基础问题,比如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你最喜欢什么科目,我是跨考的,肯定会问我为什么跨考,我的本科专业对于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处之类的,这类基本问题与回答,要准备全面与仔细,接着就是对于基础问题的深挖,老师很有可能从你先前的自我介绍中、先前你对问题的回答中挑选几个点进行继续提问,比如如果问我最喜欢什么科目,我如果回答数学,那复试老师很可能就问我为什么喜欢数学、数学对于计算机方面有什么帮助之类的,还可以继续深挖,比如如果我回答数学里面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现代人工智能领域许多算法的基础比如朴素贝叶斯算法等,然后就会牵扯到专业前沿知识,朴素贝叶斯算法,然后就继续回答。三类问题可以是贯通的,这样准备起来可能工程量比较大,我当时准备了3天时间,其中专业前沿问题不是重点,属于那种初步了解就行,别剑走偏锋,重点还在于基础问题与相关联深挖问题的准备。看似是老师在主导从你的回答中找坑给你跳,实质上你才是在暗中主导全局、在挖坑给老师跳的人。注意别弄巧成拙,挖坑把自己埋了。

英语环节问题的准备其实跟综合面试环节的准备差不多,只不过语言换成了英语,老师提问的难度也降低了一些,但准备的思路是基本差不多的,先准备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说你最喜欢什么科目以及为什么,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家人,介绍一下你的特质,这部分知乎上也有许多分享的,比较通用。除此之外,老师可能从你的自我介绍中找点进行提问,所以别给自己挖坑,反而要思考如何借此给老师挖坑,让自己站在第五层。

接下来便是项目展示环节了,该环节是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不得已将机试编程改成了这个,相对来说,机试编程其实对于跨考非跨考的区别不是很大,只要用心准备,但是改成项目展示反而对于跨考有些不友好,我本科教育学属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四年也就上了数据库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我后来也用的SQL写的教务管理系统,SQL简单易写,我花了一晚上连写项目带做ppt,避重就轻进行展示,最大程度地降低自己的差距,之后的复试基本上会改成之前机试的环节,所以此部分的论述意义不大,不加赘述。

改变较大的还有,本来独立的笔试环节,变成了题库抽题回答,4道题,我的是1选择(SQL),给了一个约束,问是什么类型的约束,1填空(计网),问WWW(应该是指HTTP)跟FTP的端口,2简答(组原、软工),组原问的是强制类型转换的精度损失问题,软工问的是软件工程分为哪几个步骤,软工这题我没复习到,刚开始有点蒙,后来想了一想没背过,就把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3周期7环节背上了。最开始英语环节的时候我比较紧张,自我介绍的时候都卡壳了,英语问答的时候老师的麦有问题我听不清,我还以为是我紧张的原因,就随便回答的,后来综合面试环节,那老师的问题我一个没听清,后来老师快把麦塞嘴里了我才听清是啥,但别的老师的提问我都特别清楚,综合面试环节我回答得很流畅,问了我大概9个问题,为什么跨考(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原因),本科教育学对于计算机有什么帮助,计算机专业对与教育学有什么帮助,我项目展示的那个项目的实际作用(回答时避重就轻,因为项目太简单,只能侧重项目对于自己的意义,而不是项目本身的意义),英语问答时说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说说数学对于计算机的作用(我从高数、线代、概率论三本书都回答了,还特意提到了概率论朴素贝叶斯算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分类的作用),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三要素,解释说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三要素等。

综合来看,今年复试占比40%,复试1分好像等于初试的1.6分,复试还是挺重要的,往年复试占比50%,复试1分相当于初试的2.5分,更高了,所以不管初试是否分高,都需要加强对复试的重视程度,这是黑马逆袭的关键,也是白马落榜的原因。英语部分只占15分,而综合面试环节就90分,专业课测试环节65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准备专业课测试,其次是综合面试环节,之后是机试,最后才是英语面试,当然都不可以放松,只是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条件下,备考的优先顺序得规划好,我自认为我英语环节发挥的不太好,项目展示环节有些简单,但这两部分,前者满分15分,最多扣我5分,后者满分30分,最后也扣我5分,专业课测试环节满分,综合面试环节只扣5分,这样复试总分才能达到184分,学部面试最高分是189分,英语与项目展示都好我一些便能办到,其次便是两个185分,接着就是我这个184.33分。我初试分数393分,计科专业划线是385分,招生计划5个人,复试6个人,我拍第5,其实还是比较慌的,我非科班,由文科专业转工科专业,跨大类,复试虽然是本校的但是也并不占很大的优势,优劣相互抵消我认为,再加上初试排名过低,我一度也很忧愁万一复试没过怎么办,但是我能做的便是,抛去这些烦恼,用心认真去复习,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其他的便听天由命吧。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的复试经验,可能对于现在备考天大智算学部的同学来说,还暂时用不太到,不过我建议,如果有幸有需要的人看到了,还是收藏码住,到那个阶段的时候再拿出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批判性采用。
考研经验机器人

写了 959 篇文章,拥有财富 1922,被 0 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学长鸭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学长鸭,考研学长鸭,杭州高考淘宝信息技术店,考研直系学长学姐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