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北京大学

                        一、前言
                          北大叉院的录取名单也终于出来了,至此,关于北大叉院的2019年考研算是正式结束了,我的成绩介于信科院线与叉院院线之间,无缘叉院,也未选择其他调剂,以一个失败的结局结束了这次的考研。成功上岸大佬的复习备考经验帖每年都会有,大家能看到的经验帖也都是这些有较多干货的帖子,但我等失败人士却极少有讲述自身经历的机会,我想这样的话也许会造成“幸存者偏差”的情况,使得一些同学会成为来年的“沉默者数据”。这个帖子将是一个较为冗长的帖子,重点可能不是很突出,是以一个偏讲故事的方式来写的,如果我失败的经历能够帮助到哪怕一个同学在明年上岸,我会感到十分荣幸。
                       
                        二、背景
                        1.本科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帝都某211科班,前两年因为高考失利不甘心加上不喜欢本校想退学却又无法退学,所以一直有厌学情绪。平常总是在宿舍打游戏或者忙功能型社团以及其他和学习无关的事,考前一至两天晚上开始突击“预习”,结果是大多数课都是低分飘过,还挂了几门课。大三上,开始接受无法摆脱本科学校标签的事实,与其一直沉沦成原来的自己都瞧不起的“废物”,不如向身边那些经过两年多努力已经变成peer pressure的大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可是两年多来没有认真学习过难以找到学习的感觉,加上老师上课干念PPT,还是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故大多时候上课睡觉看手机,大三学期均绩勉强85左右考研前我的总体情况是:低GPA、无ACM经历、无实习经历、编程能力大致蓝桥杯省二、裸考四级500-、裸考两次六级未过、三门数学均低分飘过基础差、专业课多为应试复习考完就忘基础也不怎么牢固etc,基本上是挺菜的了,唯一拿的出手可以说说的是水了一个国家级科创因为没考上,我想各位应该都对本科情况也不感兴趣。
                        2.应试能力及本科情况分析
                        我来自中部某高考大省的某十八线小县城高中,高中为寄宿式,三、四周放一天半假的那种。前两年没有认真学习,尤其高二一整年我经常晚上和班上不同的人偷溜出去通宵在网吧打游戏,早晨5点回学校,基本上上午都是在教室后排睡过去的。从高二暑假开始真正刻苦学习,到高三省一模时,成绩从本校200+名(本校高三理科3000人左右)提高到勉强算全校伪前茅,省排名约前0.2%,之后的几次省级模拟成绩排名在前0.05%到0.4%之间,大致是清北最低分与武大层次学校平均分之间波动。高考前三天,和学校几个同学(包括后来去清华的哥们)在宿舍下象棋、去操场打打篮球..结果出太多汗又喝了太多冷水出问题了,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三天的原因,总之高考算炸了,成绩本省前1%。
                          报志愿,只一志愿选了武大,本想着考不上就复读,在亲哥的劝解下,随手报了一个不知道从哪听说过的北京学校作为第二志愿,甚至都没看往年分(后来发现比同省同专业的一个同学高考高了20+分)..想着大不了过去之后等段时间办休学再复读高考,先把爸妈这应付过去(其实我哥支持我复读)。结果,因为妈妈在我开学前忙着办各种事情操劳过度在工作时莫名直接晕倒,后检查有家族遗传的眩晕症,受不了刺激和劳累,我最终很难受地还是没有退学去复读,这也应该是我前两年比较厌学的原因之一。又由于来自小地方,眼界很窄,而且,家里就我念书还不错出了省到了帝都,没有人在我刚上大学时告诉我还有出国、保研的路走。最终在我本人不够优秀的基础上,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选择了混日子来逃避现实,有了上文的本科情况。其实那段时间心里很难受,清醒着地知道自己在堕落,想改变又发不了力,或者说是认为即使改变也没什么用..虽然现在看来是当时是有些“轴”的、是一种“弱者”的心理和做法,但当时确实是这样很“悲观”的心态,总之就是人也不怎么强,屁事儿还贼多..
                        3.考研情况
                        3.1择校择院经历
                          19年1月份我开始收集考研信息,因为曾经有过摸到清北门槛的经历,所以心里一直有清北情结,主要收集了清北的信息,此外还有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和北航6系以及复旦、上交的信息,当时将目标定为北大软微。4月份,在忙完科创论文撰写和答辩以及8周课的期末考后,我又开始在和知乎搜索考研经验,准备制定考研复习的计划。
                          也就是这时,我看到了去年信科第一武大药学跨考的张林昊学长和叉院第一双非跨考的学长的经验贴,又参加了张林昊学长的live,也看到了业炎大佬写的面向19级的北大CS百问,了解了很多叉院和信科的信息,当时综合考虑到叉院有以下优点:在燕园本部、导师大都是大牛、资源可能比软微多、难度前几年都比信科低(录取的初试平均分低于信科且无机试)、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等等。最终,可能是我的冒险主义,也可能是我的投机取巧的想法,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自信,让我选择了目标定位叉院,觉得自己最能成为那六人之一(18年叉院录取6人)。
                         3.2复习的经历及考试情况
                        4月。
                          我大致没有计划地看了1周的高数十八讲,月底参与了张林昊、卓昀侃学长的live,根据两位学长给的建议,打算按着他们推荐的时间线走,复习资料和专业课复习方式也是主要按他们的建议来的。
                          5月。
                          由于高数挂过科,重修也是低分飘过,基本没什么数学基础,加上李范全书的高数部分对当时的我来说太难,最终花了一个月时间主要看高数十八讲以及18年张宇的强化班视频,还没看完高数。
                          6月-7月。
                          6月初发生了情感方面上发生一件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事,第一周有时间但没花很多时间在复习上,后面是接踵而至的考试周和各种学校安排的课程实习、课外实习,直到七月中下旬才结束,期间没有复习。回了家几天,我就来到学校开始继续复习,也就是从此开始,我进入了高集中高强度复习的黄金复习状态,能做到一天都专注复习、不看手机、不注意别人的状态,每天大致高集中度的学习时间大致为 3.5+1+3.5+4,七月底终于把高数十八讲过完。
                          8月。
                          延续高集中度的学习, 早上3.5小时给数学(8:00-11:30线代、概率)+中午1小时英语单词(12:00-13:00)+下午3.5小时专业课(13:30-17:00)+晚上4个多小时匀给做英语真题、数学、专业课笔记或题目。
                          9月-10月。
                          9月初,我自己没有做好兼顾的准备,情感方面发生一些事情,对我影响较大,我强迫自己投入学习但其实那一周效率都不怎么高。开学后,周一到周四每天都有1~2节课。上中旬,数学开始二轮复习,主做660,专业课解决剩下的OS和计网,可惜期间基本上每天都完不成数学和专业课的目标。同时开始看政治,按照张林昊学长的政治复习经验来,却发现进度太慢完全看不进去,比如马哲1周只看了20页,最后换了方式,选择看徐涛的强化班视频(马哲讲的真的好)..
                       
                          9月下旬,考研报名开始,前几个月每次去论坛看时都发现北大的热度远高于其他学校,像这两位转战清华上岸的大佬判断的那样,我也知道今年北大必炸。看到招生简章和保研名单之后,发现叉院今年只招4个,信科也大幅度缩招学硕招15左右,这时的我产生了报志愿的动摇。热度高导致报考人数一定增加、校本部两个院名额反而比去年少、信工和软微都还不错而且名额较多难度较低一点等等这些情况在我脑中闪烁。
                          10月份,做各种课程的大小作业花了不少时间。开始了数学第三轮复习、专业课第二轮复习,主要做数学往年真题和刷专业课的两门mooc(第一轮专业课复习主要看了和学校推荐的黑书),中旬后开始了英语真题的第二遍重做。10月底,在经历了前几套数学真题的不适之后,后面越做越顺,即使16、18年题目较难,估计也能得到120、130的成绩,尤其17年,从答案和思路上算全对,预计扣些步骤分也能达到140+。而专业课对比了17年与18年同时期的信科第一名的情况,感觉稳步下去,应该能取得不错的分数。至于英语,除了10年、11年左右那几套外,排除掉大小作文及翻译,只做客观题的情况下,平均错3个完型,1~2个阅读,17年也是做的最好的,只错了2个完型。此时的我信心很足,虽然知道本部今年也必然会炸。考虑到大牛师资、读博方便、有交换出国机会、妹子已经保了top2本部而我不报本部的话岂不是还是算异地(软微第一年在大兴坐地铁估计一个多小时到市区)、自己不擅长套磁也没啥可写的东西来联系导师、可能不需要准备机试等等,最终在截止日期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还是坚定了考叉院的想法。
                          11月。
                          做各种课程的大小作业花了不少时间。把英语和数学的一部分时间开始给政治,做肖1000题,总结知识点记笔记,肖八下来之后看肖八,这个阶段做政治做得心态有点炸了。数学方面开始做模拟题,张宇和李永乐的题都买了,做着做着感觉太不对劲了,和真题风格差别太大,尤其张宇的题,很多都是过于抽象,计算量太大了。最后放弃做模拟题,开始复习全书、18将、线代辅导讲义和真题等、着力在一二轮的错题和标注的题目,总结真题里常出现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专业课方面二刷和mooc课后题及期末题,其中计网部分知识点琐碎但不难暂时没花太多精力,主要是数据结构的张铭习题集代码和代码以及mooc内容。
                          12月。
                          煎熬的一个月。考前两周,有几门科目的期末考试,老师提前说今年的题目比较难,去年题比较简单也挂了几个人,不能按时拿毕业证。我心里默念垃圾学校,今年各种搞考研的,往年暑期实习是安排在教学周的,今年非要在期末考完又额外多出一个月的时间搞垃圾实习占用复习时间,这又都大四了,找工作的、出国的、考研的都很忙好不好,平时每周出的作业每次都要写5、6个小时,这考试又增加难度,又不给学生考虑一下吗?最后,根据学霸的建议,抱着不挂科的想法,还是又为复习课程考试花了整2天时间,很难受。更难受的是考完后第二天去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整个人萎靡不振、头晕乏力、完全直不起来腰、特别虚弱,在挣扎着、低效率地看了一上午数学后,我去了趟校医院,到医院前买了瓶常温怡宝(当时可能就几度),想喝点凉水清醒一下。没多久,还没走到校医院呢,突然胃部剧痛,差点整个人摔地上,幸好手支着地面才没头部着地,原地缓了五分钟后,去了校医院。经过检查,一直在学校吃饭的我被检查出急性肠胃炎,原因在于感染诺如病毒,而我是本校校医院冬季确诊的第一个诺如病毒感染者,真的狗血。下午,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放弃了学习,选择住院休息接受治疗,事实上,我也确实没有精力看得进去书,虽然我也知道考研将近,时间宝贵。当时的我躺在医院的床上眯着眼,思考着是不是真的有命运这种东西?和高考的那次怎么那么像?那三天,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只能喝白粥,吃馒头片、苏打饼干、小咸菜这样的东西,在自己领完外卖的白粥和咸菜并吃完后,我在床上看着手机,偶然翻到张林昊学长在知乎写的一篇文章,意外的发现他也是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和我的情况真的好像啊。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在当时给予了我很多精神上的鼓励,看完之后,我也像他那样做了很多之后出院的打算,他的这篇文章也一直保留在我的手机里。住院三天后,出院了,我急切地开始复习数学,因为已经将一周没认真地做一套数学试卷了,先做了17年的试卷,平时花了2小时就能做完的试卷这次快3小时才做完,而且还有一个选择还是填空来着根本没想出来,改卷120分左右,而十月底时,第一次做的时候,我可以到140+。此刻,大半年来一直克制着各种起伏尽力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崩了,理性失控于感性。中午吃饭前,给我哥打了个电话,听到我哥声音的瞬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一直很压抑的心情,多年来的第一次泣不成声。打完电话倾诉一番后,我的理性慢慢控制了感性,不断给自己洗脑说刚病愈状态不好是正常的,吃完饭时差不多恢复了之前备考的状态。开始按着住院时的复习计划,进行最后的复习,说实话,情况比我预想的糟,肖四小黄书真的要花很多时间来能背下来,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的遗忘,数学公式、专业课知识点,尤其是那种属于记忆型而非推理逻辑型的知识点,一周的复习断档后,我当时记不清楚的有太多。就这样到了考前,还在群里看到今年预计报考300+人,18年6:50+,19年4:300+,虽然后来证实是推测错误,远没300人,但在当时确实让我进一步感觉到自己今年估计凉了,最后还真是凉了,虽然凉的有些可惜。
                          考试的那两天。
                          北大的监考老师们一直是那三位,都挺和蔼可亲的,考试完全没有高考那般严格的感觉,如同平常期末考,甚至每一科都有提前交卷的。考试期间,我的心情很平淡,就是发现做数学空了一题完全不会做也没时间做时有点难受;政治题有道题发现是徐涛小黄书的原题直接默写了一遍答案后,读材料时发现我默写的答案就是材料时特想笑;还有就是专业课计网的那几个802.x协议让我很难受,看书时完全没有刻意记这些协议名,最后根据选项排除后蒙的答案,感觉很可惜。
                          回顾。
                          我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里,已经做得很好了。有些事情的发生你难以预计,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也没什么遗憾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虽然有些可惜,但无怨无悔。
                       
                          3.3今年叉院和信科的复试与录取情况
                        今年叉院统招4人,专项计划1人(专项计划单独算)。叉院统招的复试线375分,过线6人,第6名为379分,其中只有1名大佬是应届生(好像是第五名),另外5位大佬均为非应届。共5人参加复试(第五名386分本科985放弃复试选择校内调剂北大工学院流体力学上岸),本科出身为三位985、一位211、一位双非,复试淘汰了第四名393分本科985的大佬(消息来自19叉院考研群,大体准确,更多消息请见今年叉院上岸大佬的经验帖)。另外与往年情况不同的是,今年叉院加入了机试,同信科机试同时进行,题目相同。
                          今年信科实际招生17人,录取情况见附件。较为令人诧异的情况是:淘汰了一位本有保研资格的、初试384分、机试4道的北大信科本科生。令人惋惜的有一位:机试6道(第一)的二战信科的南航大佬无力回天。
                        三、我的经验教训
                        其实,我这篇帖子,昨天晚上开始写的,今天下午又接着写了几小时了,有点像在写日记,又像是在发牢骚,看了下已经写了1万1千字了,马上够一篇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的长度了,有些不太想写了,感觉朝气蓬勃的应届备考生可能也不太爱看我这种菜鸡失败人士写的又长又主题不明确的所谓经验帖。不过,我做事一向有始有终,脸皮也厚,就还是把这帖子写完吧。
                        经验教训:
                        1.合理评估自己,选择大于努力。
                          合理评估自己,不仅仅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应试能力、抗压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评估,也要对自己内心真正追求进行“评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热爱的是什么、通过考研想要得到什么?是想要追求高平台之后搞科研还是工作?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因为名校情节?是必须在本部还是哪都行?在很多方面,尤其去互联网公司工作,诸多985和top2的牌子待遇差别并不大,top2里面不同的院系之间差别更小,更多的是看个人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可是考研的难度就不是一点点了。
                          选择大于努力。就像我两个朋友都是考北航6系学硕,一个考计算机学硕,一个考软件工程学硕,考试内容一样,结果软工学硕基本过线就ok,那个朋友考了325+就略稳妥了,另一个考了380+才稳妥,可看教育资源和就业二者并无什么差距。也说回我自己,如果当时报信科,还能进复试(虽然大概率当炮灰,但还能校内调剂),如果报在深圳的信工,这个分数也还算有些稳妥(不是说劝进信工,明年情况不好说)。
                         2.今年是爆炸元年,前些年的数据和经验没有太多可借鉴性,别想着捡漏了,报考要回归理性。
                        经历过今年计算机考研的人应该都能感觉到,今年大部分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或者和AI相关的专业都是突然爆炸。只拿北大来说,信科310->360,叉院320->375(实际379),信工不太清楚好像310->340左右,软微好像也是310->340。复试线几十分几十分的涨,报考人数翻几倍的涨。在会有越来越多报考生以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考研机构、公众号的情况下,各种信息基本上都能被挖出来使得很多人看到,像北大叉院,性价比高(资源好,往年又比信科好考),但是当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都想像往年那样捡漏时,它就成了今年北大计算机类最难考的院、最爆炸的院。而像各种营销号都在宣传清华912难(确实难),北大相对好考时,更多的人在面临选择时涌进来北大,今年反而北大本部cs类学硕相对清华cs类研究生(学+专)难考,而且像清华比北大有更多的校内调剂机会,过了线就有更多的上学机会,所以有了那张夸张的表情包(清华cs310过线有学上,轻松top2)。另外今年如果一志愿没考上,调剂起来特别麻烦,因为差不多的学校今年报考人数都翻倍,基本一志愿都能招满,给的调剂名额肯定会少很多甚至不再接受调剂,而且考清北的招调剂有劣势。事实上清北的330应该远比普通学校的380难度高(甚至高得多得多,根本不是一维度),但是调剂时是按初试分数进行排名的,调剂的命运基本只看本科出身属于哪一档的学校(985/211/双非)和初试分数,而与报考学校没关系,因此往年有cs/se弱势985/211考本校或更易考的211刷分然后又调剂到更强的985cs/se的情况(往年中科大真实案例)。所以当报考人数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高分人数增加从而难度提高且名校一志愿几乎都能招满的情况下,想捡漏或者利用调剂规则来上岸的必然是一场将命运交付他人的高风险、高成本的赌博。合理评估自己,做好服务于个人追求的理性选择是尤为重要的。
                         3.警惕幸存者偏差
                           如我上文提到过的,大家能看到的经验帖大多是成功上岸的。也是,很少会有像我这样“厚脸皮的失败人士”还给人写经验帖,不怕被笑话吗?(自我嘲讽防骂)考上的确实都有过人之处,是“大佬”,要“舔ta”,但没考上的未必都是像我一样的鶸,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大佬。看多了成功人士的经验帖,人会不自觉地感觉也没那么困难,俺也可以。事实上我也认为大多有志报考清北的同学的能达到的上限应该可以超过到清北的招生水准的下限,但是感觉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就像1000米跑一样,3:20是一个很优秀的成绩,我觉得大多数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都有跑进3:20的潜力,可一个学校又有几个人能跑进呢,而且考研并不是跑进3:20就行,它是一个排位赛,当参赛人少名额又多时,你可能跑进3:20就排在了前面上岸了,可当参赛人数多名额又少时,可能要3:10才行。当跑进3:10的人纷纷介绍自己锻炼经验时,你会觉得跑进3:10好像也不是很难,俺也可以,但其实没有注意到大多数身体素质不错的人甚至都跑不进3:40以及跑进3:20已经是很厉害的成绩了的事实。有些跑题了,我就顺着脑子里想的内容接着写了,前面这个例子感觉上很像北大今年的情况,而我又想到今年清华情况的类比(仅个人看法)。清华今年的情况像1000米的负重跑,让你双手都拿个7.5kg的哑铃跑1000米,跑进3:40差不多的有学上,跑进3:35的可以去复试专硕,跑进3:30的可以去面试学硕,面试时再看看其他方面的身体素质,可以的就上了,不行的就降一个等级再面。附件里面再提供一张图片(内容为上交临床大佬跨考叉院失利的情况)。
                         4.注意身体
                        从七月底开始,我每天基本都是学习至少11小时、高集中度学习9小时以上。长时间的坐着不运动导致备考期间,我的腰、背、腿部膝盖、脖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劳损,基本后面三四个月,我每两周都要去校医院一趟,去开口活血滋养肝肾的口服药以及通络祛痛膏,膏药基本每天都在贴,不贴的话会很难受,尤其脖子,甚至个别膏药贴完了的日子腰和脖子晚上痛的难以入睡。直到考完研后,我做了几次针灸加上中医调理现在才恢复过来。所以我建议,每天除了往返学校的走路外,保持适度的运动量,或者每坐一小时,休息5分钟活动一下脖子和腰(主要是脖子)。
                          (ps:5.如果你有不需要考研的男/女朋友且你不是学神的话,请跟ta沟通好你这一段时间主要精力会在考研上,可能不会像之前那样投入那么多精力给ta,但也不要冷落ta,两人协商好这段时间如何交流来维系感情。)

                       
                        pps:如果你一直看到这里,那么我非常感谢你能看完我这么多唠唠叨叨的话,如果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我会感到十分荣幸。
                       
                        ppps:我知道肯定有人看完能认出我是谁,但请不要告诉别人是我写了这么个帖子,也无需和我讨论(提供的情况有误的话我再修改)。我只是个失意人,只想安安静静地认真地过现在的生活,并不想周围很热闹。至于未来,我应该是会二战的,至于报哪,我也没想好,所以也不用问我。
                       
                       
考研经验机器人

写了 959 篇文章,拥有财富 1922,被 0 人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学长鸭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学长鸭,考研学长鸭,杭州高考淘宝信息技术店,考研直系学长学姐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